項目建議書,又稱項目立項報告,按新的投資體制改革相關政策,項目建議書主要是國有企業或政府投資項目單位向發改委申報的項目申請。項目建議書批準后,可以著手成立相關項目法人。民營企業(私人投資)項目一般不再需要編寫項目建議書,只有在土地一級開發等少數領域,由于行政審批機關習慣沿襲老的審批模式,有時還要求項目方編寫項目建議書。外資項目,目前主要采用核準方式,項目方委托有資格的機構編寫項目申請報告即可。
《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議書》是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籌建單位或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法人,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方中長期規劃、產業政策、生產力布局、國內外市場、所在地的內外部條件,提出的具體項目的建議文件,是專門對擬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提出的框架性的總體設想。該報告的核心價值是: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擬建主體上報審批部門審批決策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批復后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的投資設想變為現實的投資建議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發展周期初始階段基本情況匯總的依據;
《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議書》主要從宏觀上論述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項目的市場和銷售、規模、選址、物料供應、工藝、組織和定員、投資、效益、風險等進行深入闡述,消除決策主體項目選擇的盲目性,著力闡述項目的規劃設想,極力突顯項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達到立項報批的目的。
項目建議書,又稱項目立項報告,按新的投資體制改革相關政策,項目建議書主要是國有企業或政府投資項目單位向發改委申報的項目申請。項目建議書批準后,可以著手成立相關項目法人。民營企業(私人投資)項目一般不再需要編寫項目建議書,只有在土地一級開發等少數領域,由于行政審批機關習慣沿襲老的審批模式,有時還要求項目方編寫項目建議書。外資項目,目前主要采用核準方式,項目方委托有資格的機構編寫項目申請報告即可。
《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議書》是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籌建單位或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法人,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方中長期規劃、產業政策、生產力布局、國內外市場、所在地的內外部條件,提出的具體項目的建議文件,是專門對擬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提出的框架性的總體設想。該報告的核心價值是: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擬建主體上報審批部門審批決策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批復后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的投資設想變為現實的投資建議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發展周期初始階段基本情況匯總的依據;
《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議書》主要從宏觀上論述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項目的市場和銷售、規模、選址、物料供應、工藝、組織和定員、投資、效益、風險等進行深入闡述,消除決策主體項目選擇的盲目性,著力闡述項目的規劃設想,極力突顯項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達到立項報批的目的。
項目建議書,又稱項目立項報告,按新的投資體制改革相關政策,項目建議書主要是國有企業或政府投資項目單位向發改委申報的項目申請。項目建議書批準后,可以著手成立相關項目法人。民營企業(私人投資)項目一般不再需要編寫項目建議書,只有在土地一級開發等少數領域,由于行政審批機關習慣沿襲老的審批模式,有時還要求項目方編寫項目建議書。外資項目,目前主要采用核準方式,項目方委托有資格的機構編寫項目申請報告即可。
《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議書》是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籌建單位或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法人,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方中長期規劃、產業政策、生產力布局、國內外市場、所在地的內外部條件,提出的具體項目的建議文件,是專門對擬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提出的框架性的總體設想。該報告的核心價值是: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擬建主體上報審批部門審批決策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批復后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的投資設想變為現實的投資建議的依據;
——作為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發展周期初始階段基本情況匯總的依據;
《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議書》主要從宏觀上論述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項目的市場和銷售、規模、選址、物料供應、工藝、組織和定員、投資、效益、風險等進行深入闡述,消除決策主體項目選擇的盲目性,著力闡述項目的規劃設想,極力突顯項目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達到立項報批的目的。
可行性研究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的科學論證,在投資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后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綜合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編制依據
——國家有關的發展規劃、計劃文件。包括對該行業的鼓勵、特許、限制、禁止等有關規定;
——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建設要請示的批復;
——項目審批文件;
——項目承辦單位委托進行詳細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協議;
——企業的初步選擇報告;
——主要工藝和裝置的技術資料;
——擬建地區的環境現狀資料;
——項目承辦單位與有關方面確定的協議,如投資、原料供應、建設用地、運輸等方面的初步協議;
——國家和地區關于工業建設的法令、法規。如“三廢”排放標準、土地法規、勞動保護條例等;
——國家有關經濟法規、規定。國家關于建設方面的標準、規范、定額資料等。
可行性研究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的科學論證,在投資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后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綜合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編制依據
——國家有關的發展規劃、計劃文件。包括對該行業的鼓勵、特許、限制、禁止等有關規定;
——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建設要請示的批復;
——項目審批文件;
——項目承辦單位委托進行詳細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協議;
——企業的初步選擇報告;
——主要工藝和裝置的技術資料;
——擬建地區的環境現狀資料;
——項目承辦單位與有關方面確定的協議,如投資、原料供應、建設用地、運輸等方面的初步協議;
——國家和地區關于工業建設的法令、法規。如“三廢”排放標準、土地法規、勞動保護條例等;
——國家有關經濟法規、規定。國家關于建設方面的標準、規范、定額資料等。
可行性研究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的科學論證,在投資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后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綜合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編制依據
——國家有關的發展規劃、計劃文件。包括對該行業的鼓勵、特許、限制、禁止等有關規定;
——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建設要請示的批復;
——項目審批文件;
——項目承辦單位委托進行詳細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協議;
——企業的初步選擇報告;
——主要工藝和裝置的技術資料;
——擬建地區的環境現狀資料;
——項目承辦單位與有關方面確定的協議,如投資、原料供應、建設用地、運輸等方面的初步協議;
——國家和地區關于工業建設的法令、法規。如“三廢”排放標準、土地法規、勞動保護條例等;
——國家有關經濟法規、規定。國家關于建設方面的標準、規范、定額資料等。
日光溫室是依據溫室加溫設備的有無而分的一種溫室類型,即不加溫溫室。主要依靠日光的自然溫熱和夜間的保溫設備來維持室內溫度。一般采用較簡易的設施,充分利用太陽能,在寒冷地區一般不加溫進行蔬菜越冬栽培,而生產新鮮蔬菜的栽培設施日光溫室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我國獨有的設施。日光溫室的結構各地不盡相同,分類方法也比較多。按墻體材料分主要有干打壘土溫室,磚石結構溫室,復合結構溫室等。按后屋面長度分,有長后坡溫室和短后坡溫室;按前屋面形式分,有二折式,三折式、拱圓式、微拱式等。按結構分,有竹木結構、鋼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全鋼結構、全鋼筋混凝土結構、懸索結構,熱鍍鋅鋼管裝配結構。
覆蓋材料可用陽光板和單層薄膜
溫室跨度主要有6.5m,7m,7,5m,8m,9m,10m.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客戶需求進行設計。
連棟溫室是智能溫室(智能溫室也稱自動化溫室,是指配備了由計算機控制的可移動天窗,遮陽系統,保溫系統,濕簾/風機降溫系統,噴灌系統等自動化設施,基于農業溫室環境的高科技“智能”溫室)的一種。
玻璃連棟溫室指以玻璃(單玻或者中空玻璃)作采光材料的溫室,屬于智能溫室大棚的一種 ,在栽培設施中,;連棟玻璃溫室作為使用壽命最長的一種形式, 適合于多種地區和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
行業內以跨度與開間的尺寸大小分為不同的建設型號(12/10.8/9.6米跨度4/8米開間),最小的有庭院休閑型的,大的高度可達9米,跨度可達12米,開間最大可達8米,智能程度可達到一鍵控制 。
農業產業館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主題展館之一,重點組織農業新技術、農業示范園區、農業裝備、農用生產資料、農業及食品加工等產業和產品。
展品范圍:
農業新技術及科技成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等
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示范園、科技園、生態園、生產基地、新農村建設等
農業裝備與農用生產資料:農機及零配件、種子、肥料、農藥、農膜、飼料、食用菌種、水產苗種等
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糧油、肉類、乳品、飲品、瓜果蔬菜、茶葉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
農業產業館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主題展館之一,重點組織農業新技術、農業示范園區、農業裝備、農用生產資料、農業及食品加工等產業和產品。
展品范圍:
農業新技術及科技成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等
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示范園、科技園、生態園、生產基地、新農村建設等
農業裝備與農用生產資料:農機及零配件、種子、肥料、農藥、農膜、飼料、食用菌種、水產苗種等
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糧油、肉類、乳品、飲品、瓜果蔬菜、茶葉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
農業產業館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主題展館之一,重點組織農業新技術、農業示范園區、農業裝備、農用生產資料、農業及食品加工等產業和產品。
展品范圍:
農業新技術及科技成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等
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示范園、科技園、生態園、生產基地、新農村建設等
農業裝備與農用生產資料:農機及零配件、種子、肥料、農藥、農膜、飼料、食用菌種、水產苗種等
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糧油、肉類、乳品、飲品、瓜果蔬菜、茶葉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
光伏設施農業主要分為兩種:? 弱光型光伏設施農業和冬暖式反季節光伏設施農業
冬暖式反季節光伏設施農業主要種植反季節瓜果類蔬菜,要求冬季保溫效果好,這種溫室與傳統蔬菜生產一樣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連棟型溫室,屋頂采用光伏板條式或點式覆蓋,一種是傳統日光溫室,后墻采用土墻便于保溫,棚頂使用鋼結構,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弱光型光伏設施農業主要種植菌類等弱光作物,對光照要求低,保溫效果要求高。這種溫室結構與常用的溫室結構相同,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代替常用的PC板、玻璃或者塑料薄膜等覆蓋材料。
由于這種模式的溫室不需要透光,太陽能組件通常會全部安裝,光伏板覆蓋率高,較其他種類的光伏溫室發電量大。
弱光型光伏大棚可種植食用菌的植香菇、平菇、雙孢菇和金針菇等品種。
光伏設施農業主要分為兩種:? 弱光型光伏設施農業和冬暖式反季節光伏設施農業
冬暖式反季節光伏設施農業主要種植反季節瓜果類蔬菜,要求冬季保溫效果好,這種溫室與傳統蔬菜生產一樣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連棟型溫室,屋頂采用光伏板條式或點式覆蓋,一種是傳統日光溫室,后墻采用土墻便于保溫,棚頂使用鋼結構,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弱光型光伏設施農業主要種植菌類等弱光作物,對光照要求低,保溫效果要求高。這種溫室結構與常用的溫室結構相同,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代替常用的PC板、玻璃或者塑料薄膜等覆蓋材料。
由于這種模式的溫室不需要透光,太陽能組件通常會全部安裝,光伏板覆蓋率高,較其他種類的光伏溫室發電量大。
弱光型光伏大棚可種植食用菌的植香菇、平菇、雙孢菇和金針菇等品種。
光伏設施農業主要分為兩種:? 弱光型光伏設施農業和冬暖式反季節光伏設施農業
冬暖式反季節光伏設施農業主要種植反季節瓜果類蔬菜,要求冬季保溫效果好,這種溫室與傳統蔬菜生產一樣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連棟型溫室,屋頂采用光伏板條式或點式覆蓋,一種是傳統日光溫室,后墻采用土墻便于保溫,棚頂使用鋼結構,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和透光玻璃代替常用的塑料薄膜。
弱光型光伏設施農業主要種植菌類等弱光作物,對光照要求低,保溫效果要求高。這種溫室結構與常用的溫室結構相同,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代替常用的PC板、玻璃或者塑料薄膜等覆蓋材料。
由于這種模式的溫室不需要透光,太陽能組件通常會全部安裝,光伏板覆蓋率高,較其他種類的光伏溫室發電量大。
弱光型光伏大棚可種植食用菌的植香菇、平菇、雙孢菇和金針菇等品種。
光伏養殖農業主要是進行畜牧養殖,是一種鋼結構連棟溫室模式。該模式光伏農業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棚頂全覆蓋太陽能組件,棚下進行畜牧養殖。
?這是將現代清潔能源工程與傳統養殖事業相結合,在養殖場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用以改造和提升傳統畜牧養殖業并提供綠色能源的一種全新嘗試,同時其推廣和普及也能在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光伏養殖農業主要是進行畜牧養殖,是一種鋼結構連棟溫室模式。該模式光伏農業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棚頂全覆蓋太陽能組件,棚下進行畜牧養殖。
?這是將現代清潔能源工程與傳統養殖事業相結合,在養殖場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用以改造和提升傳統畜牧養殖業并提供綠色能源的一種全新嘗試,同時其推廣和普及也能在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光伏養殖農業主要是進行畜牧養殖,是一種鋼結構連棟溫室模式。該模式光伏農業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資源,棚頂全覆蓋太陽能組件,棚下進行畜牧養殖。
?這是將現代清潔能源工程與傳統養殖事業相結合,在養殖場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用以改造和提升傳統畜牧養殖業并提供綠色能源的一種全新嘗試,同時其推廣和普及也能在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設立電池板,漁光互補農業主要進行漁業養殖,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在原有魚塘、湖泊水面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水面下規劃養殖魚蝦,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的模式,實現了一地兩用,極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值。
? ? ?這一模式的出現給我們發展分布式光伏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就是和本地實際特色結合,不拘泥于傳統模式,創新為先。
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設立電池板,漁光互補農業主要進行漁業養殖,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在原有魚塘、湖泊水面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水面下規劃養殖魚蝦,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的模式,實現了一地兩用,極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值。
? ? ?這一模式的出現給我們發展分布式光伏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就是和本地實際特色結合,不拘泥于傳統模式,創新為先。
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設立電池板,漁光互補農業主要進行漁業養殖,將漁業和光伏發電結合在一起,在原有魚塘、湖泊水面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水面下規劃養殖魚蝦,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的模式,實現了一地兩用,極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值。
? ? ?這一模式的出現給我們發展分布式光伏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就是和本地實際特色結合,不拘泥于傳統模式,創新為先。
所謂“一站式服務”,其實質就是服務的集成、整合。 中農金旺首創的“一站式服務”是集農企咨詢、農業園區規劃、農業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園藝設計施工、園區技術服務及園區托管為一體的綜合類服務,從前期市場調研、項目立項,到中期設施準備、施工,再到后期項目運營、管理、策劃,以及保修保養等售后服務,任何一個環節,在中農金旺都可以得到解決。
中農金旺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優良的設備環境、領先的科研成果和強大的專家隊伍,依靠自己強大的研發實力,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先進的設計理念、豐富的建造經驗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將竭誠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良的、代表國內設施農業領域最高水準的、全國、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所謂“一站式服務”,其實質就是服務的集成、整合。 中農金旺首創的“一站式服務”是集農企咨詢、農業園區規劃、農業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園藝設計施工、園區技術服務及園區托管為一體的綜合類服務,從前期市場調研、項目立項,到中期設施準備、施工,再到后期項目運營、管理、策劃,以及保修保養等售后服務,任何一個環節,在中農金旺都可以得到解決。
中農金旺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優良的設備環境、領先的科研成果和強大的專家隊伍,依靠自己強大的研發實力,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先進的設計理念、豐富的建造經驗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將竭誠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良的、代表國內設施農業領域最高水準的、全國、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所謂“一站式服務”,其實質就是服務的集成、整合。 中農金旺首創的“一站式服務”是集農企咨詢、農業園區規劃、農業設施工程設計建設、園藝設計施工、園區技術服務及園區托管為一體的綜合類服務,從前期市場調研、項目立項,到中期設施準備、施工,再到后期項目運營、管理、策劃,以及保修保養等售后服務,任何一個環節,在中農金旺都可以得到解決。
中農金旺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優良的設備環境、領先的科研成果和強大的專家隊伍,依靠自己強大的研發實力,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先進的設計理念、豐富的建造經驗和完善的售后服務,將竭誠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良的、代表國內設施農業領域最高水準的、全國、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王賀祥,博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食用菌協會會長
◆1981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1984年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1993年任副教授并赴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在國際著名食用菌學家張樹庭教授(Prof. S.T. Chang)的指導下,從事食用菌中生理活性物質的研究
◆1996年獲博士學位并回到中國農業大學工作
◆1997-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做博士后,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系。近年來主要從事食用菌學的教學和食用菌栽培技術及大型真菌中生理活性物質的研究,在真菌凝集素、食用菌多糖和酶以及HIV逆轉錄酶抑制劑的研究中都取得了進展
◆2000年以來,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根據科技部信息研究所對中國科技論文的統計,獲得2001和2002年度全國生物領域SCI收錄論文數個人第一名
◆2002年被北京市總工會評為教育創新標兵
◆2004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農業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農業所所長、總工程師
◆2015.01——至今,中農金旺(北京)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農業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農業所所長、總工程師,中國農業科技園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光伏農業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7.09——2015.01,北京金旺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入中國農業大學戰略入股更名中農金旺(北京)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任常務副總
◆2004.02——2007.09,創業成立北京金旺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
李建生,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畢業,先后獲碩士和博士
◆1989年至1992年,任美國普渡大學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1997年6月-9月和1998年3月-8月,任香港大學植物系客座研究員
◆1993-2000年,歷任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教授。 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中國作物學 會理事,玉米專業化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學科群主任、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農業部首批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工藝與環境控制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生產和環境控制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畜牧工程分會理事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環境衛生學分會理事。致力于畜禽健康環境及其控制技術、畜禽養殖空間環境與行為適應、設施環境空氣質量與氣流模型、節能型農業設施及其智能化生產裝備創制、設施農業節能理論與資源循環增值技術的研究。科研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十余獎項。并獲得24項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登記。
中國農大教授、博士生導師
農業設施園藝委員會副主任、農大蔬菜系副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農業工程學會理事等 。主要從事溫室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及機理研究、溫室黃瓜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模式研究及無土栽培技術研究。先后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2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2等獎、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1等獎等多項殊榮。
雷廷武,工學博士
◆1989年1月~4月:為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持續農業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4年12月~1998年4月,先后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系作高級訪問學者,美國普渡大學USDA-ARS國家土壤侵蝕研究實驗室博士后
◆1998年至今為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8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引進國外杰出人才”及“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0年5月-2002年4月:任中國農業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教授
◆2006年8月~2007年4月,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代常務副主任
◆2007年~2010年,中國科學院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林聰,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沼氣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能源技術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農業工程學會 常務理事,北京農業工程學會能源與環保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生物新材料與再生資源利用、生態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生物環境工程的研究。主持或參與的課題曾獲得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北京市農業技術改進三等獎、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科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本人曾獲“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
中國農大教授、博導、中國農業大學果樹系主任,中國果樹“第一剪”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力于果樹栽培生理、果實著色生理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英國Harper Adams University農業工程系高訪學者、農業部設施農業生物環境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美國農業工程學會會員、中國著名的農業控制技術專家。主要從事生物環境控制與信息技術、動植物環境工程研究工作。獲得教育部鑒定成果3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5項、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16項、主編著作2本、發表論文80余篇。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農產品流通與營銷中心主任
同時也擔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產品流通與營銷研究中心主任、農業部農產品市場流通專家顧問、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農產品市場與貿易,流通經濟學,營銷管理 。出版《食品營銷學》、《世界主要農產品貿易格局分析》、《農產品市場營銷理論與實踐》、《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細分研究》、《果蔬農產品協議流通模式研究》、《告別賣難——農產品流通與營銷實務》等著作10余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及北京市課題等共30余項。
中國農大教授、現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
匯源果汁飲料食品集團公司高級顧問、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評審專家、科技部農產品深加工總體專家組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
1.果蔬食品與飲料:果酒菌種選育、生長因子與代謝控制,發酵動力學,結合SO2控制;傳統發酵蔬菜菌種分離鑒定,發酵新工藝;果蔬加工工藝。
2.功能性食品:功能性茶菌菌種分離鑒定,功能因子代謝途徑與發酵工藝優化;天然植物功能成分提取與功能性評價等,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和飲料的開發。
3.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和近紅外視覺技術應用中的圖像分割與處理和可見光和近紅外圖像識別等技術,開發機器視覺水果全面分級系統。
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攻關課題9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項,主持完成的橫向課題12項。1998年被評為農業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導師
畢業于日本千葉大學自然科學研究科、工學博士、現任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成長視覺識別系統的開發、基于植物生體信息的最適環境控制、密閉式種苗生產工廠的環境控制與種苗大規模生產技術、植物生長與環境監控服務器的開發、人工智能在可控農業中的研究應用。參編《世界知名涉農大學發展道路研究》“千葉大學的發展規律與辦學指標對中國農業大學的啟示”,近年來,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EI論文13篇;取得授權的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6項和軟件著作權9項。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大宗蔬菜體系崗位科學家
研究方向為無土高產優質栽培新設施、新技術,新型旱作栽植機具的研發。針對目前我國無土栽培技術和設備的落后狀況,重點研究植物生長的根際環境、綜合環境、營養與產量、品種的關系;研發新型節水、節肥的無土栽培技術和系統;研發無土栽培中的關鍵設備和設施。針對旱作栽植機具的缺乏,研發大田經濟、蔬菜作物育苗移栽的關鍵技術和機具;同時研發溫室用小型作業機具。近五年來,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有1篇被SCI收錄、10篇被EI收錄;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先后主持國家“863”項目、農業部“948”項目、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中國農科院客座研究員、中國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專家、總規劃師、高訪學者、植物工廠首席專家
北京東方暢想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農業所總規劃師,中國農業科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國農業科技園區首批資深專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是我國在植物工廠技術領域最早的開拓者之一,受聘為相關單位的首席專家、高級顧問和總規劃師等職,擔任《北方園藝》雜志編委,多有專著、譯著、論文及科研成果,如《植物工廠概論》、《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廠》、《無土栽培特選項目與技術》、《農業信息理論與應用》、《花卉高產栽培技術》、《幸福的種子一定能夠找到》等。1998年以來,一直從事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園區規劃、項目設計及實施方案的編制,先后主持、指導和參與了40余項國家、省級農業園區和地區性農業發展重大項目的規劃編制,在理論探討、模式創新以及實踐應用等方面多有突破,積累了眾多的案例和豐富的經驗,在業內具有資深的影響力。
中國農大副教授、博導、農大區域規劃與生態建筑研究所副所長
現任中國農業大學區域規劃與生態建筑研究設計所副所長。出版專著與教材5部、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持并參加多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中國農業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導
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霍英東青年基金獲得者。
1992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戰略管理、人力資源、決策和風險等經濟管理領域的研究,擅長區域發展與企業發展的戰略與規劃研究,涉農產業鏈、產業和企業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策劃。
1996年至今一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戰略與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原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農學會農業產業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農業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資運輸物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自1984年以來,先后主持、參加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委托的涉農產業課題40余項,其中9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主編、參編著作15部,指導完成博士學位論文19篇、碩士學位論文46篇,在國家級學術刊物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10余篇。
北京大學中國生態城鎮化建設研究課題組組長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研究中心常務主任;北大東資西進戰略研究課題組首席研究員;中國愛城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創意研究院高級顧問。袁成達教授學術研究主要包括生態城鎮化、"三農"問題、城市發展、區域經濟、資本運營、文化創意、生態經濟等領域。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導
1982年生,畢業于吉林大學(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中國農業大學工作。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修研究生課程、又在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智能農業裝備、農業機器人科研工作。承擔國家現代農業領域科技支撐重大項目的課題、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0余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0項,獲軟件著作權10項。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等教材4本。